销售额超44亿 阿里电商脱贫生根云南

 

 阿里巴巴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云南109款地标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44亿元,网络销售总额同比劲增49.6%,增速全国第二,电商脱贫在云南生根结果。

  大数据与智慧农业的结合,让来自彩云之南的众多农产品不仅走出了大山,还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品牌与供应链的升级。

  去年9月,阿里巴巴“亩产一千美金”计划落地云南,开设首批26个兴农扶贫品牌站,和当地政府共建发掘县域特色优质农货。9月5日到10日,一场线上活动助销云南农产品近1100万元,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760户,帮助元阳红米、文山三七、普洱茶等26个县的92款农产品卖出大山。

 

 

  图说:今年初,国内首款牛油果在云南孟连挂果,通过阿里巴巴首次实现线上销售,卖到全国。

  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此前藏在深山的云南农产品,提升了在全国的知名度,借助互联网打造县域农产品名片,在兴农扶贫频道开通的“淘宝特色·中国云南馆”,农品规模也位列西部地区首位。

  利用电商平台带动农产品销量的同时,阿里巴巴还通过制定种植标准与整合供应链的方式,在云南打造精品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在海拔1800米的红河哈尼族梯田上,当地农民种植着“最古老的稻种”——元阳红米,但因为物流条件与种植标准的限制,红米一直没在市场上打响品牌。

  针对元阳红米,阿里巴巴还和云南省政府签订“1+1000”计划,通过建立一个元阳红米示范基地,帮助1000户农民精准脱贫。通过网络销售,云阳红米不仅成为地标品牌,还扩大了种植面积,让更多农民受益。

 

 

  图说:生长在红河哈尼族梯田上的元阳红米也走出大山,成为地域品牌带动农民增收

  村民马友明家里有10亩红米,他算了一笔账,如果赶街,1块8就卖了,如今通过互联网1公斤红米就能卖7块钱,“一亩按400公斤计算,光种植红米一项家里就能收入2万到3万块。”

  去年丰收节,产自云南永胜的软籽石榴,首次“触网”10分钟就卖出了10万斤,火爆销量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对当地供应链的整合升级。

 

 

  图:云南永胜软籽石榴通过阿里巴巴,不仅解决滞销烦恼,更让价格有了保障

  涛源镇东安村是永胜的库区移民村,作为移民安置后的配套产业,软籽石榴迎来首个丰收年。“我家今年收了15万斤果子,估计到手能有5万元。”村民李永明说,过去种石榴经常面临滞销、价格不稳,而通过网上卖,不仅让价格有了保障,也解决了滞销的烦恼。

  阿里巴巴对当地农产品上行的推动,也培育了电商、物流的土壤。《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络市场监管工作2018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云南省内注册的网店主体达到27330户,在天猫淘宝上的云南特色农产品达到109种,销售额全国第一,实现了“一种土特产,养活一个县”。

 

 

  图:截至2018年,云南在天猫淘宝上的地域特色农产品数量达到109款,销售额全国第一

北京同城快递,同城急送,杭州同城快递,同城配送,郑州同城快递,同城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