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你给已逝亲人快递“时空邮件”了么?

  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4月5日讯 (微信:156nes )

  “妈,您收好了。”对着一只一米长的有牛头雕像的邮箱,陈女士将=写给母亲的祈愿卡投递进“时空邮箱”,并对着邮箱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这是今年八宝山人民公墓推出的新祭扫方式:生肖祈愿卡。

  陈女士说:“把想跟母亲说的话写在印有生肖图案的卡片上投到邮箱里,也是一种纪念。”


清明节,一名老人在八宝山人民公墓正将祈愿卡放进“时空邮箱”里

  昨天(4月4日,农历2月27日)就是清明节,如果你还以“烧纸”的形式来祭祀已逝亲人,那么你就太OUT了!

  尽管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在这一天烧纸寄托对先人的思念,但今年的清明节却和以往大不相同,鲜花、卡片、信件等“绿色祭祀”方式正在逐渐走俏。其中,十二生肖“时空邮箱”尤为抢眼!

  揭秘:“时空邮箱”什么样子?

  今年,公墓在文明祭扫方面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市民可免费领取黄丝带、贺卡等祭祀物品,向离去的亲人送去一份思念。

  在八宝山人民公墓管理处广场的两侧,十二个一米多高的“时空邮箱”按照生肖顺序依次摆放。邮箱的顶端是古铜色的兽首,下方是存放祈愿卡的红色邮筒。



  “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就像西方的星座一样。”工作人员介绍说,十二生肖“时空邮箱”是新推出的纪念方式,参考了圆明园兽首的形象设计,前后花费了一个月时间,“3月底才安装完成,有的地方油漆都还没干”。

  在现场,不少前来祭祀的家属将写好悼念文字的祈愿卡投进“邮箱”。一名7、8岁小男孩,在写完祈愿卡后,还特意像长辈询问去世亲人的生肖,在得到答案后,小心翼翼地将祈愿卡投进了虎首的“邮箱”。


  调查:“时空邮箱”缘何走俏?

  原来,为倡导人文殡葬、文明有序祭奠,早在2009年清明节期间,八宝山革命公墓等扫墓点就首次设置了“时空邮箱”,前去祭祀的人们可将对已逝亲人的话语写成卡片并投放到邮箱中,以寄托哀思。而今,“时空邮箱”已进驻到了北京大部分陵园公墓,以提倡文明祭扫。

  除了北京以外,今年清明节期间,兰州市殡仪馆、潍坊市第二殡仪馆、哈尔滨市哈平路殡仪馆、乌鲁木齐市东山生态园等也推出了“时空邮箱”。


  近年来,随着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祭祀陋习被摈弃。现如今,鲜花祭奠、电子祭奠、网上祭奠、代理祭祀、家居祭奠、集体公祭等新的文明环保节俭的祭奠方式已逐步取代烧纸、鞭炮、纸马等祭祀“老三样”。

  作为一种时尚、个性的纪念方式,“时空邮箱”可以将您思念已故亲人的絮语写成“时空信笺”并投入“时空信箱”,诉说开心与快乐、烦恼和忧愁,同他们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怀念先人可以不拘形式,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更加文明。“时空信箱”作为倡导文明祭祀的新举措之一,不仅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而且,还能更好地发挥亲情文化。因此,这种“绿色祭祀”的现代文明新风尚正在逐渐走俏。

  最后,小编还想提醒一句:今年清明节,你给已逝亲人快递“时空邮件”了么?

  相关链接


  清明节介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风俗:

  1、荡秋千。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

  3、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4、植树。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另一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还有一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5、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6、扫墓。“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7、插柳。插柳的风俗,是为了清明与柳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8、戴柳。清明戴柳,有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者,还有直接将柳枝插于头髻者。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提到,清明时节“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民间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说明戴柳有辟邪功用,清明戴柳之俗遍见各地。

  9、射柳。这也是一项时尚高雅的活动。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是考验骑射真功夫的一项运动。

  10、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1、蚕花会。这是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12、节令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比如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第一物流全媒体蔡璐汇编;根据中新网、新京报等素材)

物流单号查询,物流管理,物流公司,一键查询物流,查物流单号,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