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快递掘金“末路”

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已经是制约电商发展的老问题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希望在快递“末端”分一杯羹。不知不觉中,多方已着手布局。自提点、自助快递柜、第三方代收件平台、末端共同配送……它们的出现都是为了“最后一公里”加速。
   “双11”热潮过去,中国快递企业结束了最忙碌的时节。11月11日至16日产生了3.46亿个包裹,同比翻了一番。虽然经过几年的实战,快递公司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最后一公里”配送压力之大依然挑战了快递公司的极限。
  货车进城层层受阻,市内堵车也常常发生。快递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之困往往是使快递变成“慢递”的罪魁祸首。
  包裹自提
  在深圳,今年有1.6万多个“双11”订单不再因错过快递员而烦恼。分布在社区的“猫屋”可以免费代收包裹,由买家安排时间自提。
  就3.46亿订单来说,1.6万个包裹不过是九牛一毛,但这无疑是为一些既没有配送业务,非电商平台,也不拥有任何物业的轻资产公司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只要交500元包裹安全押金就可以签约成为代理店,”猫屋创始人告诉新金融记者,“我们只有三种店铺不接受,情趣用品店、寿衣店和专业医药用品店,这也是出于风俗习惯的考虑。”
  猫屋代理店是在便利店、洗衣店、美甲店等社区商业业态基础上,提供包裹代收服务。
  事实上,“包裹自提”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除阿里系、京东、当当等电商外,快递公司也在加紧布局自提点。顺丰与便利店等社区外部资源的合作较早,董事长透露,申通今年计划拿3000万元建设末端派送体系。
  快递末端自提还进入了大型房地产物业公司的盈利视线内。2012年,万科旗下物业公司推出“幸福驿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代收包裹等便民服务。
  烧钱不止
  在这种模式下,代理店主可以从猫屋获得每单0.8元的补贴。要知道,国内大多数快递公司的快递员每送一单分得的提成也是0.8元。看似同样的成本,配送服务却从送货到家“倒退”至猫屋。这让人不得不怀疑猫屋的赚钱逻辑。
  “如果没有其他业务为之输血,单一的自提业务很难见到盈利的那天。”一位物流业内资深人士坦言,如果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目前那些对消费者免费的自提网点未来很有可能收费,而中国的网购一族对邮费较为敏感,“又有多少人愿意为此额外付费?”
  2012年1月,京东商城的地铁自提点上线运营,但当年7月就被迫中止。原因则是固定摊位的经营成本太高。一套自助快递柜所需设备费用大约为5万元,后期的定期维修开支也较大。自助快递柜以及线下自提网点都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布点需要大量投入,成本压力很大。
  那些自提点虽然不用额外交房租,店主还能赚一笔服务费,但许多潜在的成本依旧存在。例如,有的自提点“爆棚”,或者有包裹滞留多日,不但需要人看守,而且店主不能擅自收滞留金,还不得不一一给收件人打电话。这些情况,导致很多自提服务因店主的不满而停止。
  猫屋也遭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王超(化名)经营着一家美发店,在2013年7月与猫屋签订了合同,成为了一家自提代理店。但是的培训人员要求在9月份集中培训,10月在天猫和淘宝上线。王超多次找到猫屋的负责人询问无果,在苦等了1个多月后,只能无奈选择了退出。王超前期的投入也一去无回。
  京东O2O项目负责人、首席物流规划师曾透露,在与便利店的合作中,同城每单快件京东给代理店的分成在1-2元之间。要提高代理店的分成,电商对其订单量会有要求,可现有条件下,代理店若提高自提件的数量,要么增加面积,要么增加人手。”
  “我们并不缺那些补贴,和店里的生意相比,做代理店只是顺便的。现在订单量还太少,我们准备先参与,再观望,后提升。”一位猫屋代理店的店主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顺丰速运企业发展办公室项目总监廖延光认为,代理店自提属于卖服务,在服务意识和技能知识方面有一定要求。这意味着代理店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成本也会有所增加。
  “收寄验视环节是影响寄递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违禁品的基础认知是必须要培训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自提点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布局完成的。
  此外,布局自提点前的数据调查分析和配套相对应的信息系统,不但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还需要大量资金。
  “首先就是小区、商务区、校区分布的数据统计与筛选,这会是个海量数据。但对布局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关系到目标市场的精准定位,会直接影响到后期投入的产出。”一位申通负责人曾表示。
  路在何方
  王戈坦言,目前公司还处于“烧钱”阶段, “何时能盈利,取决于线上线下互动程度以及消费者对自提的认可程度”。
  等到市场逐渐成熟,“同城到店”和O2O业务才是制胜的法宝。
  今后随着货量的提升,如果卖家通过集货的方式送达深圳各运输口岸(航空、铁路、公路、码头等),猫屋可提供到同城各猫屋店的配送服务,如此既可向卖家收取一部分同城配送费用,又能帮助卖家节省物流成本。
  猫屋一边对接快递公司资源、建立社区自提点,一边布局猫屋旗舰店。旗舰店是按照O2O体验店的形式建立的,可进行衣服试穿、食品试吃,这些在线下看到的、试过的,都可以通过店里的电子终端直接购买。
  今年9月,猫屋在门店尝试大闸蟹预售,一个半月就卖了2005单。这次试水成功,给了王戈更多信心,“目前我们正在筹划猫屋APP,预计在年内就可以上线”。
  目前猫屋签约合作的商户达1081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即多签商户,多落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精耕细作。
  在中国,“等快递上门”的观念已根深蒂固,要扭转消费者的习惯,是猫屋们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在这片广袤的市场中,“最后一公里”带来的生意才刚刚开始。
来源:新金融观察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