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查快递单号查询

1)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京东物流:消费者眼中的白月光,京东物流查快递单号查询,投资人和业内人士眼中的温室花朵;
2)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业务含金量不够,营收增长但外单负毛利;除了商城业务,其他板块的市场竞争力没建立起来;“一体化供应链”面临被证伪的困境,京东物流讲不清楚核心优势,就不会有客户和资本买单;
3)战略调整建议:厘清一体化供应链的责任边界,快速实现服务兑现;探索第二个有规模效应或者网络效应的产品,拔高估值。
两个京东物流:视角不同,评价天差地别
虽然在多数消费者眼中,京东物流的服务属于天花板级别,甚至优于顺丰。然而却多有物流业内人士认为京东物流的社会化是失败的,给到的估值也过高了。
1.1 普通消费者心中的白月光:物流业的清流,超越顺丰的存在
消费者在京东商城下单,90%可以于单日或次日到达,约60%的订单可以实现211限时达。由于这类定时、限时产品与C端需求完美匹配,所以京东商城的服务在消费者眼中一直属于天花板级别。连带物流在消费端的印象和口碑也一直都很好,甚至高过顺丰。
1.2 自己努力:不仅拼爹,也拼实力,报表成绩也不错
对比京东物流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有几点还是很值得关注。
首先,营收实现了可观增量。由2020年的73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047亿元,其中,外部客户收入占比首次超过总收入占比的50%。
其次,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由556.19亿上涨至710.54亿,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由5.2万增至7.4万。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京东物流相对独立的业务拓展能力。
最后,按照运联研究院的测算逻辑,近三年京东物流的合同物流收入也实现了稳定增长。并于2021年凭借260亿的优异成绩登上《中国合同物流100强》榜首。
1.3 投资者不买账,上市后一路暴跌
尽管京东物流业务愈发庞大,投资者却不买账,上市后一路暴跌。市场预期基本是顺丰的1/3,和通达系的中通也有一定差距。甚至还被业内质疑高估了。
在业内人士眼中,虽然大众对京东的物流评价颇高,但实际上,这种体验感多是京东商城赋予的,物流仅是执行。京东物流估值持续下跌,也是因为除了商城业务,其他只能算是刚入门的合同物流,利润规模太小。
如京东物流在仓配快递确实表现优异,但这个细分市场的体量并不大。京东物流几乎占了仓配快递市场的绝大部分,然而快递日均单量在全网快递里还没排上号。且仓配体系运输半径较短,环节较少,又受京东集团单一客户影响,看起来增长空间和降本空间都有限。
不独自经历风雨,很难摆脱“温室花朵”的标签
我们将京东物流的数据拆开来看,可以发现虽说2021年营收超千亿,外部客户占比也有所增加,但整体来看,最大功臣还是商城,外单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京东物流并没有如市场和资本预期,去证明自己的“独立”,一体化供应链的命题也面临被证伪的风险,鲜有人愿意为其买单。
2.1 业务含金量不够:营收增长但外单负毛利
与同行相比,京东物流的毛利率本来就偏低。2021年由于疫情政府优惠支持减少,毛利率更是从8.58下降了35.4%至5.54。
由于业务结构调整触发资源投入增加,企业的总营业成本一直是上涨的(2021年相较于2020年增长47.4%至989亿元)。人工(仓库操作人员及客服)成本及租金成本(增加仓库、分拣中心、配送站等)不降反增,再度外包成本也直线上升54.7%。
再看看外单毛利的变化。虽然2021年并未按照内外单来拆分成本,但根据公开数据,可以将近几年京东物流的总收入、总成本进行拆分,假设近几年内单毛利率维稳不变(从2019到2020的数据也能看出,内单毛利率基本稳定),将2021年总成本拆分为京东集团及关联成本、外单成本。可以看到,虽然外单毛利率有上升趋势,但始终没能扭亏为盈。
2.2 业务护城河待建:温室中长大,总是晚一些才意识到护城河的重要性
虽然京东物流业务面广,产品多,但核心优势还是仓资源及仓配体系。目前看来只有商城业务有市场竞争力,在快递(众邮)、快运(自营没起来)、冷链、跨境以及合同物流板块都没有搭建起护城河。
近几年京东物流虽然在组建销售和运营人才体系方面花了大力气,却始终没有在网络基建上加大投入,基础能力仍显薄弱;收购了跨越和德邦,但短期内很难产生协同效应,在内卷严重的快运行业也难有突出的表现。
而其核心的仓配体系,运输半径短,环节少,一旦涉及到点发全国、点对点运输、干线中转,履约能力就打折扣,多数业务最终还是要转包。所以即使借助京东商城与品牌商的良好关系拿了很多合同物流业务,但也没促进京东物流快速组建自己的资源池、提炼服务经验。
2.3 转型后没人买单:一体化供应链边界不清晰,核心优势体现不出来
京东物流独立上市,吸引更多资本的同时,也必须担负起市场对上市公司后驱力的监察。在其明确一体化供应链赛道的基础上,除了要证明自身有独立的引流和服务能力,还要能证明这个产品本身的长期价值。
但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市场上不乏玩家拿着“一体化供应链”的噱头寻求增量,为了成功拓客,低价竞争或“刷单”,导致“两张皮”(方案与落地执行不一致)问题加剧。大众被混淆视听,京东物流自身又没有将这个命题的边界讲清楚,核心优势体现不出来。以致愿意为此买单的客户和资本并不多。
1)合同物流与一体化供应链本质不同,却常有人“挂羊头卖狗肉”
运联研究院曾在《2021年合同物流100强榜单解读及合同物流发展报告》一文中分析到,国内三方物流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合同物流属于第二阶段:以解决方案和资源管理服务为主;而一体化供应链属于第三阶段:物流服务能力延展,价值主要体现在库存管理、全链条效率优化等。
而头部玩家为了提高收入,拿着一体化供应链的方案去拓客。但执行过程中由于能力欠缺,成本管控达不到预期,只能再次转包,拆分给中小合同物流企业,或者降维服务,相应的“交付物”和质量就必然打了折扣。
最终拿着好价格,方案一个样,执行一个样,“两张皮”问题反向作用于一体化供应链的价值体现和市场教育。愿意为同类方案付高价的客户不增反减,市场也出现劣币驱良币的趋势。
2)头部为了创收而刷单,消耗了资本市场对新概念的好感
头部都想要增量(尤其上市公司),增量又很难实现,那么自然“刷单”的就变多了。比如A和B事先协定,要进B的仓的业务,先经由A倒一手,再到B;或者A和B平进平出互换业务,毫不费力费资源就实现营收双升。
这也是部分头部巨头一直能在拓客门槛高(项目制、周期、粘性)、大客户少的赛道稳定实现营收增长,利润却不见踪影的原因之一。而在这种情况下去强调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价值,在资本市场这里总是缺乏说服力的。
3)京东物流自身产品定义不清,优势难展现
京东物流自身对一体化供应链业务的定义为:客户使用本集团仓储或存储管理相关服务。我们无法从中看出究竟作为物流服务商的京东物流与作为客户的品牌商,彼此在各个环节的责任边界是怎样的。相信供应商、渠道商类的客户,也很难从中辨析,这种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究竟是物流服务商对自身能力边界的扩充,还是核心能力的替代。
再细看京东物流这类业务的相关数据。虽然营收及用户数量均上涨,但收入贡献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的外部客户占比很低(296名,仅占0.4%),且ARPC仅34.14万元。别说溢价的一体化供应链,相较一些比较传统的合同物流数据来看,这个单客户金额都明显偏小。
再结合京东内部职能的调整(部分运营部门开始承担起引流任务),目测该类增量以散单居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供应链项目。某种意义上似乎也能解释为何资本市场及物流业内人士不认可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成了”这个命题。
京东物流的未来
3.1 京东物流是一线巨头,但短时间内还撑不起高于1500亿的估值
像京东物流这类业务线广泛的头部玩家,本质还是想、并且也需要从渠道供应链向产业供应链融合升级,去高阶擂台体现一下自身服务价值。只不过,To B的业务复杂,水深鱼多,又多方掣肘,京东物流始终没能深入产前。主赛道还是停在模型成熟、客户话语权强、利润薄的消费供应链。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虽然产品线长,覆盖面广,但是目前除了商城业务,其他几个板块京东物流的表现都不算突出,目测短期内估值会徘徊在1000-1500亿人民币,不排除业绩不佳引起的低于1000亿估值的可能性。
虽说近日收购了在快运和大件快递产品线上均表现优异的德邦,比顺丰过去的多例收购案相对来说更易出现协同效应,有人提出估值或将大涨的猜想。
但理智点看,快运赛道本就一片红海,大件快递也是多方觊觎;再看供应链业务,德邦虽然也有在做,成绩一直在合同物流的腰部徘徊(2020年8.5亿,2021年10亿),且始终存在资源复用、经验复制的难题。京东物流想凭借收购在短期内完成爆发式增长,可能性不大。
3.2 想把故事讲好,一体化供应链需要兑现
一体化供应链这个概念本身是有价值的,我们并不否认。只是现在市场上鱼龙混杂,又有劣币驱良币的趋势,要把这故事讲好很难。京东物流现在要做的,就是明确边界,不含糊、有针对性地配置资源,展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核心优势,以获取更多含金量高的订单。
由于一体化供应链具有高“消费门槛”。需要客户有多重销售渠道,且在供应商面前有足够的话语权;或者,客户要有线下场景线上化的需求但暂时又无法自给自足,才有可能通过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实现库存优化和供应链效率提升,并对服务商产生粘性。而这类客户并不多,且大概率有稳定的物流供应商,要切这一块市场,拓客能力、网络基础建设缺一不可。
其次,提升提出及执行解决方案的能力,让一体化供应服务兑现。一体化供应链需要玩家不仅能满足涉及销售领域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服务需求,还要能有效帮助企业协调供应领域的进货和采购计划、生产领域的物料控制和库存管理。目前看来不仅京东物流,绝大多数玩家都不具备这项能力。
3.3 需要快速找出第二个能使PS估值倍增的产品
最后的最后,即使一体化供应链命题成立,由于不具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合同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本质上还是项目制),PS估值法不适用,对估值的作用力有限。
根据运联研究院的分析模型,从网络效应看:全网快递>全网快运>临调整车>区域零担>仓配快递>城市配送;从规模效应看:全网快递>全网快运>区域零担>仓配快递>大票零担>城市配送>整车。
所以,京东物流还是需要快速找到商城仓配体系以外,京东物流查快递单号查询,第二个具备规模效应或者网络效应的产品出来,实现PS估值的倍增,让资本市场认可。

京东快递查询,京东快递客服电话,京东物流查询单号,京东物流查询,京东快递单号查询跟踪